在中国的商业历史中,荣氏家族以“红色资本家”的身份备受瞩目。他们不仅祖孙三代都曾登顶中国首富宝座,还打造了资产万亿的商业帝国,成为国内真正意义上的财团世家。
祖孙三代皆为首富
家族的起点可以追溯到荣熙泰,他在贵人朱仲甫的指点下创办了钱庄,为荣氏的商业传奇奠定了基础。
荣熙泰因病去世后,荣宗敬、荣德生兄弟真正登上历史舞台。
荣宗敬与荣德生兄弟在接手家族产业后,荣德生看出了面粉行业的商机,他把想法告诉荣宗敬,兄弟俩一拍即合。20世纪初,兄弟二人在无锡西门外的太保墩创办了保兴面粉厂。
从1914年到1922年,在这短短8年间,荣家面粉产业发展迅猛,产量占到当时全国面粉总产量的29%。
就在面粉厂步入正轨之后,荣宗敬办起了棉纺厂。
1915年10月,当36台英国进口纱机转动起来的时候,上海申新纺织厂正式开工,由于一战期间向欧洲大量出口,申新厂一年的利润就可以达到100万元。
将面粉和纺织作为核心业务方向,凭借保兴面粉厂和申新纺织厂迅速崛起,成为民国时期中国轻工业的中流砥柱。
荣宗敬更是自豪地表示:“如今的中国人,有一半穿我的,有一半吃我的。”
这不仅是荣家的真实写照,更是中国工业化进程中的一个缩影。
兄弟俩始终秉承“吃穿两门是国人大事”的理念,脚踏实地发展民族工业,同时以爱国商人的姿态支持国货运动,赢得了“面粉大王”和“棉纱大王”的称号。
从国内工业巨头到国际资本舞台
百年来,荣氏家族在近现代商业舞台上大展拳脚,“面粉大王”“棉纱大王”“红色资本家”“中国的洛克菲勒”,这样的王牌称号一直围绕着荣家这个顶级商业豪门,而第三代荣毅仁可谓带领家族走向巅峰的代表人物。
荣家的辉煌不仅停留在第二代,到了1979年,荣毅仁接手家族事业,开启了新时代的中信集团。
1979年1月,邓小平在人民大会堂福建厅,接见了荣毅仁等五位中国工商界著名人士,并举办了“五老火锅宴”。回去以后,荣毅仁正式建立了中国首家“国际信托投资公司”CITIC。
他以超前的国际视野创立了中国首家国际信托投资公司,将中信打造成经济发展的“催化剂”,通过投融资支持更多企业崛起。
创业初期,尽管中信公司面临资金不足的窘境,但荣毅仁以自己的存款和家人的支持填补缺口。为了救急,荣毅仁把自己多年节省下来的存款1,000万元,以储蓄存款的方式汇入公司,为中信赢得了宝贵的发展机会。
尽管办公条件简陋,团队人数有限,但荣毅仁凭借非凡的商业智慧,成功推动中信在国际市场上崭露头角。
短短几年间,中信不仅吸引了大量外资,还通过融资租赁和债券发行为国内工业项目提供了急需的资金支持,成为改革开放初期的重要经济助推器。
与此同时,荣氏家族的第三代荣智健接过家族接力棒,创办中信泰富,将荣家的商业版图进一步扩展至国际市场。
在李嘉诚的点拨下,他成功将一家普通公司打造为跨国企业集团。
尽管2009年因经济危机和投资失误辞去中信泰富董事长一职,荣智健依然被视为将荣家推向全球化的重要人物。
如今,荣氏家族的商业帝国依然屹立,传承至第五代,家族成员继续活跃在中信泰富等重要企业中,稳步推进着家族事业的发展。他们不仅打破了“富不过三代”的魔咒,还以长青的家族精神为中国商界树立了一个难以超越的标杆。
正如马伯庸在小说中写道,一个家族的传承如同一件古董,它历经岁月的打磨,沉静温润,成为家族成员精神的纽带,也成为他们性格与命运的一部分。而荣氏家族的精神传承,正是他们百年不衰的最大财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