下周将迎来开学季,小孩这些高风险人群新冠感染病例激增,儿童新冠疫苗目前还在研究阶段,不少父母都会担忧孩子身体健康。究竟小孩新冠症状是什么呢?儿童新冠与小儿多系统炎症综合征 MIS-C有何关系?哪种新冠测试准确率最高呢?我们一起来谈谈儿童新冠爸爸妈妈关心的那些事儿!
小孩和青少年新冠症状
CDC研究表明,小孩感染新冠的症状与成人的相近,许多新冠肺炎的症状也是感冒和流感等常见的症状。因此,症状筛查提供了一定参考性,只能确定检测者可能患病,却不能确定是否感染了新冠。
新冠症状也出现在常见病中 | ||||||
症状表现 | COVID-19新冠 | 咽喉炎 | 普通感冒 | 流感 | 哮喘 | 季节性过敏 |
发烧或寒战 | √ | √ | √ | |||
咳嗽 | √ | √ | √ | √ | √ | |
喉咙痛 | √ | √ | √ | √ | √ | |
气短/呼吸困难 | √ | √ | ||||
疲劳 | √ | √ | √ | √ | √ | |
恶心或呕吐 | √ | √ | √ | |||
腹泻 | √ | √ | √ | |||
鼻塞/流鼻涕 | √ | √ | √ | √ | ||
肌肉/身体痛 | √ | √ | √ | √ |
小儿多系统炎症综合征 MIS-C是什么
小孩患新冠以后病情往往较轻,但少数儿童可发严重感染,小儿多系统炎症综合征 MIS-C就是一种相对罕见的新冠肺炎并发症。MIS-C是一种令身体不同部位发炎的疾病,包括心脏、肺、肾脏、大脑、皮肤、眼睛、胃肠道器官都有可能受炎症感染,严重时可致命。
小儿多系统炎症综合征 MIS-C的症状
如果小孩出现MIS-C症状,请立即联系医护人员!
发烧并伴有以下任何体征和症状:
- 腹(肠)痛
- 眼睛布满血丝
- 胸闷/疼痛
- 腹泻
- 感觉特别累
- 头痛
- 低血压
- 颈部疼痛
- 皮疹
- 呕吐
如何治疗小儿多系统炎症综合征 MIS-C
大多数患儿需要住院接受治疗,医生会针对病症提供药物或者输液来治疗炎症,让孩子感觉舒服些,个别重症儿童需要在重症监护室 ICU接受治疗。
目前,仍在了解MIS-C及其对儿童的影响,对于为何有些儿童会患有此病有些则没有;是不是有某些健康状况的儿童更有可能患上MIS-C,这些都是未知领域。我们目前能做的就是采取行动,勤洗手、严防护,防止孩子染上新冠肺炎,才能避免这些并发症。
新冠测试准确率大对比
新冠肺炎许多症状也会出现在常见疾病中,单靠症状筛查,很难断定患儿是否感染新冠。各种测试有利有弊,相对来说,现在最常用的采集呼吸道样本的核酸检查最为有效。
新冠测试准确率对比 | ||||
测试类型 | 主要临床通途 | 采集样本类型 | 准确性 | 等待测试结果时长 |
NNAT核酸检测(包括RT-PCR) | 当下感染诊断 | 呼吸道样本(鼻/咽拭子、鼻拭子、口咽拭子、唾液) | ▶理想环境下灵敏度高 ▶临床表现取决于样本类型和质量,以及测试时患病的时间 ▶报告的假阴性率 <5% 到 40% ▶单次阳性检测通常可确诊。如果初始检测为阴性并且临床仍存在怀疑,则进行第二次检测可以提高诊断率 | ●等待测试结果时长从15分钟到8小时不等 ●快速测试不到1小时就可以取结果 ●一些检测允许在家收集邮寄样本 |
血清(抗体检测) | 先前感染诊断(或感染至少持续3-4周) | 血液 | ▶灵敏度不确定性大 ▶可检测的抗体通常需要几天到几周的时间才能产生;IgG 通常在症状出现后 14 天出现 ▶已知有与其他冠状病毒交叉反应的可能 ▶在低血清阳性率的情况下,应谨慎解释个别结果;具有高特异性的血清学检测仍然具有较低的阳性预测值 | ●等待测试结果时长从15分钟到2小时不等 ●尚不确定抗体检测呈阳性是否表明对未来感染具有免疫力
|
抗原检测 | 当下感染诊断 | 鼻咽拭子或鼻拭子 | ▶抗原检测通常不如核酸检测灵敏度高 ▶ 对于症状出现后 5 至 7 天内,有症状个体的灵敏性最高 | ● 等待测试结果时长<1 小时 |
注释,NAAT:核酸扩增试验;RT-PCR:实时聚合酶链反应;IgG:免疫球蛋白G
【诊断测试】
- 诊断测试可以显示当下是否感染新冠、是否需要隔离。
- 分子和抗原测试是一种诊断测试,用于诊断测试的样本通常是通过鼻/咽拭子采集,或者通过试管收集唾液采集的。
【抗体测试】
- 抗体测试会寻找免疫系统中针对SARS-CoV-2的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而产生的抗体。
- 美国食物与药物监督局FDA表示,不应该使用抗体测试来诊断当下是否感染新冠。因为即使是感染了,抗体可能需要几天或者几周才能形成,恢复后可能会在血液中停留几周或更长时间。
- 用于抗体测试的样本通常是以指尖取样的血液方式采集。
写在最后
学校开课后集体生活丰富,加上各种室内室外的活动场所陆续开放,儿童疫苗也越来越有盼头,希望这篇文章给粑粑麻麻带来一些帮助。
以上信息仅供参考,大家在采取任何医疗措施之前,都应该先咨询符合资格的专业医生。
本文由北美省钱快报小编桃子酱整理,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,就请点赞✙收藏✙转发吧!感谢大家的支持!信息主要来源CDC,FDA, AAP,UpToDate,封面 via healthline,版权属于原作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