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2025年4月1日,加拿大中产阶级是政客竞选的“香饽饽”,因多数加人自认属此群体,各大党派纷纷承诺减税或优惠,年度联邦财政或减数十亿。但在典型中产标志如买房或年假对年轻人愈发遥远时,加人定义中产已变。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将中产定义为税后家庭收入中位数的75%至200%,依最新统计加拿大数据,即52,875至141,000加币范围,部分年轻工作者难企及。
35岁护理学生Opeyemi Kehinde每周兼职20小时做个人支持工,全职上学,与地质学家丈夫养五孩。她眼中的“中产”是两周不靠薪水能活,现她家未达标。“基本开销都难,”她说,“每天祈无急事、不失业、不病,因负担不起。”2022年他们从Edmonton迁至Ontario Cornwall盼便宜,但租金涨,住房从整栋降至三居公寓,去年家入不足4万,月租1,880加币,最近两月电费800加币。多干活增托儿费,无夜间周末托儿选项,收入升至新税级或失低收入福利也令她受挫。
中产定义模糊
2023年《大加拿大阶级研究》发现,42%加人自认中产,17%下中产,17%上中产。Alberta大学社会学教授Michelle Maroto称此词“模糊”难定。对老辈加人,中产指标未大变,但年轻人期望不同,疫情后更难。她盼政客推累进税制,平机会、资助教育医疗住房,助失意年轻人重燃中产希望。“中产生活式微,因顶尖1%拉开收入财富差距,”她说。
35岁蒙特利尔居民Sam Reusch,任“Apathy is Boring”慈善执行主任,促青年参政。她说中产对她与父母含义不同,虽2008金融危机后毕业,成人期经济不稳,仍怀买房梦。但她接触的年轻人多不考虑此,“只求付租不慌、买菜有余、添点小奢侈,”她说。
年轻人为房市牺牲安全
非营利组织Generation Squeeze创始人、UBC公共卫生教授Paul Kershaw称,年龄与住房模式正改加拿大阶级动态。如Victoria年入六位数的年轻律师难租三居室,而早年买房者现坐拥超百万房产,享“中产”安全。
他指过去25年加拿大政治交易侵蚀年轻人财务安全,护老辈房产暴利。“政客说要护老龄储蓄,但年轻人默默付高租、推迟甚至弃买房梦,降低生活标准当盾,护我及更老者房产财富,”他说。他批政客称通胀伤“人人”不实,因房胀富了业主,其20年前购屋现增值约150万。“若房值增近三倍于高薪者日常努力,经济有问题。”他认政客与经济学家有理由防房价崩,但盼政策承认年轻人牺牲,“若减税60亿或140亿,应补偿社会中被重击的年轻群体。”
对多伦多华人而言,中产话题触生活痛点。你认同新定义吗?欢迎留言分享你的看法!
来源:CBC 封面:louisehoffmann83 from Pixabay

最新评论 1
:你够“中产”标准吗?